迁飞挑战重重,如何守护“永远在路上”的候鸟?

新闻焦点 2025-09-14 20:31:27 14556

每年7月中旬,迁飞北京雨燕开始出发。挑战这种大约相当于鸡蛋重量的重重垂涎欲滴网小型候鸟,将飞过内蒙古、何守护永候鸟越过天山山脉和红海,远路一路到达非洲南部越冬,迁飞次年春天再返回北京。挑战

为了获得足够的重重食物,避开严酷的何守护永候鸟气候,更好地生存繁衍,远路垂涎欲滴网候鸟一生中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在飞行中度过,迁飞一些候鸟终身飞行长度能够相当于地球到月球的挑战距离。

一些鸟类的重重迁徙故事非常动人。科学家曾监测到在北极圈繁衍的何守护永候鸟斑尾塍鹬,一口气从美国阿拉斯加直飞上万公里到新西兰越冬,远路创造了鸟类在空中连续飞行距离的最长纪录,而这种鸟飞行时消耗的能量是它们休息时的8到10倍。此外,许多鸟类甚至会选择在飞行过程中捕食飞虫完成进食。

作为世界上鸟类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有1500多种鸟类,其中候鸟超过800种,占比超过一半。

“候鸟迁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食物缺乏、极端天气、栖息地丧失等因素,都可能对候鸟迁飞安全构成威胁。”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杨亮亮说,每年都有繁殖出生的幼鸟,但有的候鸟种群数量一直上不去,说明在迁徙过程中损耗率很大。

为了增加候鸟迁徙途中的安全性,按照它们经过的路径集合,全球划分了9条候鸟迁飞通道。其中有4条经过我国,分别为西太平洋迁飞区、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中亚迁飞区以及西亚—东非迁飞区。

在杨亮亮看来,迁飞通道就像高速公路。“但这些通道不是封闭的,落到地面是一处处栖息地,就像一个个‘服务区’,候鸟迁徙途中需要利用这些‘服务区’进行短暂休息和补充能量,因此保护途经栖息地至关重要。”

为全面加强我国候鸟迁飞通道保护和修复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此前会同财政部、国家林草局编制了《候鸟迁飞通道保护修复中国行动计划(2024—2030年)》,提出到2030年将90%的候鸟迁飞通道关键栖息地纳入有效保护范围、80%以上的候鸟种类得到有效监测等目标。

国家林草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明确了1140处候鸟迁徙通道重要栖息地,持续推进候鸟种群调查监测、栖息地保护恢复和能力建设等主要任务。2024年全国水鸟同步监测结果显示,越冬水鸟总数量达505.9万只,为迄今全国范围内监测数量的最高纪录。

与此同时,各地也探索运用科技手段、强化科普教育等,加强栖息地保护。

地处东亚—澳大利西亚和西太平洋迁飞路线上的辽宁盘锦,每年迁徙停歇鸟类超百万只。当地建立2个监测平台,利用大数据对候鸟迁徙路线、栖息时间、种群数量等进行分析,对候鸟迁徙通道、停歇地、繁殖地等区域加强巡护值守,确保候鸟迁徙安全。

登上广西防城港市港口区的山心沙岛,候鸟迁徙重要栖息地的标识牌首先映入眼帘。近年来,当地通过将部分区域划为红树林恢复区等措施,使湿地生态系统逐步恢复。

在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核心区域的江苏东台条子泥湿地,“观鸟经济”持续升温——春天抢拍“自带干饭工具”的勺嘴鹬,夏天观察黑嘴鸥滩涂觅食,秋天赏黑脸琵鹭水面翩跹,冬天与卷羽鹈鹕不期而遇……

专家认为,理想的迁飞通道应该让每个已被识别的栖息地发挥应有的生态价值和功能,保障候鸟中途停歇的安全性和食物供给,助力实现人鸟和谐共处。(新华社记者黄垚)


【责任编辑:李昭】
本文地址:http://zigong.gdjxjd.com/news/134b20099665.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站热门

经济光明论丨2025年上半年地区经济运行呈现五大亮点

新见秦五大夫翳刻石初探

“昆仑石刻”中“大夫”合文辨正

陨石球粒记录木星“生日舞会”

法国总统马克龙接受总理贝鲁辞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