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规则,惩治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

新闻探索 2025-09-14 20:33:42 8

  本报北京8月25日电  (记者魏哲哲)最高人民法院、明确规则最高人民检察院25日共同发布《关于办理掩饰、惩治隐瞒犯罪所得、掩饰隐瞒竭忠尽智网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犯罪犯罪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回应基层办案机关的明确规则迫切需要,进一步明确裁判规则,惩治统一法律适用。掩饰隐瞒《解释》共12条,犯罪犯罪自2025年8月26日起施行。明确规则

  据介绍,惩治掩饰、掩饰隐瞒隐瞒犯罪所得、犯罪犯罪竭忠尽智网犯罪所得收益罪(以下简称掩饰、明确规则隐瞒犯罪所得罪)既是惩治实践中案件数量最大的洗钱类犯罪,也是掩饰隐瞒与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等犯罪密切关联的下游犯罪。2020年至2024年,检察机关起诉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23.02万件,人民法院审结一审案件22.09万件,有效震慑和遏制了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等上游犯罪,有力推进了反洗钱工作,彰显了司法机关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立场和坚定决心。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犯罪形势的变化,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法律适用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比如,犯罪方法不断翻新,手段更加隐蔽,且呈现团伙化、链条化、产业化等特征;上游犯罪类型的结构比例发生重大变化,由以盗窃罪为主转变为以诈骗罪尤其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为主;在惩治涉银行卡的帮助行为犯罪中如何区分认定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存在分歧;等等。

  对此,《解释》明确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的犯罪方法包括“任何足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行为手段,如居间介绍买卖,收受,持有,使用,加工,提供资金账户,将财产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通过转账或者其他支付结算方式转移资金,跨境转移资产等”,指导司法机关依法惩治各种类型的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行为,让犯罪分子无处遁逃。

  根据法律规定,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构成以“明知是犯罪所得”为前提。针对实践中对这一主观要件把握不准、存在拔高认定的情况,《解释》修改完善明知的审查判断规则,强调严格依法认定明知、慎用推定。司法机关在审查涉银行卡的帮助行为是否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时,要严格按照证据裁判原则认定行为人“明知是犯罪所得”,防止不当扩大刑事打击面。

  《解释》在入罪方面继续采用综合性认定标准,规定应当从上下游关系、主观恶性、行为手段、涉案金额、犯罪后果等方面综合判断行为社会危害性,更加精准打击犯罪。对数额较小但与上游犯罪关联紧密、情节恶劣、实际危害较大的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行为,可以定罪处罚;对数额较大但因与上游犯罪关联松散、情节轻微、实际危害较小的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行为,也可以不起诉或免予刑事处罚。

  《解释》对“情节严重”的认定即加重处罚标准作了进一步优化,根据上游犯罪类型,区分非法采矿罪等定罪量刑标准相对较高的犯罪和其他犯罪,分别设置了五百万元和五十万元的数额标准,规定同时满足数额标准和具备一定情节的,可以适用加重处罚幅度量刑,这既符合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又有利于最大程度地追赃挽损。

  此外,《解释》增加从宽处罚情形。在第四条从轻处罚条款中增加一项“配合司法机关追查上游犯罪起较大作用的”。专门针对行为人积极配合追查上游犯罪,但尚不构成立功的情形,鼓励行为人积极配合追赃挽损,努力挽回人民群众财产损失,争取获得从轻处罚。

  《 人民日报 》( 2025年08月26日 11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
本文地址:http://zigong.gdjxjd.com/news/296b4699657.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站热门

海洋牧场+农产品加工双万亿!广东推进“百千万工程”再提速

《棋士》:扣人心弦的命运“棋局”

十年深耕 非遗新生——从“研培计划”十年成果展看非遗传承的探索与突破

【文化中国行】江西永新:“百姓大舞台”尽显活力

用科技赋能文旅融合发展

友情链接